当前位置:

【关注】刘大泯委员:加大对贵州苗绣产业扶持力度

   时间:2025年01月21日 15:58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刘大泯简介:

 

 

省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院长、三级教授。

 

聚焦两会

 

“近年来,我省苗绣等民族民间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工业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面临当代价值观的重要洗礼,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正悄悄消失。”省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大泯说。


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苗族聚居最多的省区,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为精彩的就是苗绣,被誉为天底下美到极致的衣裳。早在2006年,贵州的台江、雷山、花溪等地申报的苗绣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遗产名录。


2013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贵州绣娘的“锦绣计划”工程已成为了展示贵州形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该工程计划实施以来,通过“公司  协会  绣娘”等模式,建成巧手脱贫基地千余个,合作社1354家,通过文化产业扶贫等扶持一批苗绣骨干企业。


刘大泯建议,苗绣作为贵州本土的民族民间优势旅游商品,要抓住机遇,将区域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利用现代传媒优势,借助互联网数字经济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提高贵州苗绣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传承人的培训、培养是贵州苗绣产业的根本。刘大泯建议在各级职院、职校举办苗绣班,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开办传承技艺培训班、文创技艺培训班,文化营销培训班等各类培训,造就一批贵州苗绣产业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传统工艺需要创新和改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偏好,做好苗绣守旧创新这篇大文章,苗绣的设计应融入时尚的设计理念,可以由CAD等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制作,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改善,简化流程,缩短传统工业加工时长,提高生产效率,运用好现代生产技术,科学地优化传统工艺的工序,以创新提高贵州苗绣设计与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还应通过举办苗绣行业技能比赛、搭建行业协会平台、打通苗绣产品供销渠道等举措,引导贵州苗绣产业整体提升。

 

 

上一条:【关注】邓琴委员: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助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关注】石培新委员: 高校应主动肩负创新人才培育的重任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