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世界吉尼斯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桥
——高屯天生桥
●世界上最早的侗族鼓楼雏形
——述洞独柱鼓楼
●世界上埋藏于地下最久、体积最大的阴沉木
——杉木阴沉木
●世界上最大的侗寨鼓楼群
——肇兴鼓楼群
●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合唱
——黎平机场通航庆典晚会上万人合唱侗族大歌
黎平县肇兴侗寨万人唱响侗族大歌。卢忠南/摄
中国侗年就要开始了,好戏的舞台设在黎平。
在这个冬天,贵州的旅游并未因天气的寒冷而“遇冷”,反而随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活动的深入开展而备受关注和期待。
在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当许多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渐行渐远之时,到歌舞的海洋中去领略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无疑是最好的去处。
侗年,既是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又是共同进行娱乐的节点,更是民俗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同时还是贵州深入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丰硕成果缩影。
侗家的年,是从歌声中流淌出来赞颂美好生活的歌,清新动听,耐人寻味。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有被外界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出天籁般的侗族大歌。
侗年是一次集中的侗族文化展示,更是底蕴深厚、绚烂多姿的黎平侗族文化的折射和彰显。有民谚说:“侗族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打开黎平侗族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侗族大歌走向世界舞台的征程史。从深藏在侗族人民文化艺术沃土之中到逐渐被世界发现、被世人喜爱,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
2009年9月,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文化迎来了历史的巅峰。
在黎平侗族浩瀚的文化海洋中,“侗族文化三样宝”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侗戏、侗款、服饰、美食等等,每一项深入挖掘进去,都在侗族文化体系中熠熠生辉,照亮了侗家人的精神家园。
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黎平县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侗族文化发祥地、侗族原生文化保留地,有着“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家园”“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的地方”等美誉。
黎平取得的一项项美誉里,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看来,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侗乡黎平的文化张力,正是具有如此深刻的价值和内涵。
行走侗乡,我们总是被那些为侗族文化挖掘、传承、弘扬和发展的侗家人深深感动着。
国家级侗族大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品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侗歌后继人才,其弟子在国内外各大舞台进行演出,为侗族大歌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已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的教授邓敏文,为侗族大歌甘愿一生忙碌,并在故乡黎平建“侗人文库”,致力于保护弘扬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龙侗寨“90后”女孩张国丹,从城市回到乡村,学着父辈的样子,开始记录和传承侗族文化……
对于侗乡黎平而言,在肩负建设面向大湾区“桥头堡”的历史使命的同时,如何擦亮侗族文化这块金字招牌,已成为当下时不我待的时代课题。唯有充分挖掘和展示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才能为建设面向大湾区“桥头堡”提供深切的文化认同和有力的精神支撑,为助力侗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动力源泉。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