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毕节黔西市,蜿蜒的鸭池河悠悠地流淌于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民建中央的帮扶恰似那流淌的河水,浸润在黔西市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产业的兴起、项目的落地、资金的支持、技术的更新以及希望的孕育,帮助当地人民一道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旋律。
文旅新兴驱动乡村振兴
盛夏之际的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鸭池河碧水悠悠,绕村而过。从石门牌坊踏入,顺着主道径直往里走去,错落分布的黔西北民居顺着道路向远方延展。村头巷尾整齐有序,农家院子清幽雅致,桃树李树繁茂葱郁……
丘林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1936年2月,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途经丘林村,从这里强渡鸭池河,创建黔大毕革命根据地,把红色革命的火种播撒在黔西北大地上。
2020年,民建中央将丘林村作为民建组织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点,全方位、多领域倾情倾心倾力帮扶,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其量身制定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参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丘林村产业融合发展方案》,确立了“绿色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开发”为重点的发展思路,为丘林村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得益于民建中央的帮扶,村里修建了民族文化广场。在重要的节日里,各族儿女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丘林村党总支书记代佳介绍,每年3月至10月,都是丘林村的乡村旅游旺季。
除了修建民族文化广场,民建中央及民建各级组织充分发挥会内资源丰富、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丘林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65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鸭池小学校园提质改造、乡镇党校干部培训餐厅、乡村民宿、路灯照明、灯光球场、卫生室提质改造、景区绿化等一批项目。
该村民宿经营业主刘勤军介绍,现在这里交通方便、设施齐全,游客也越来越多,“生意好的时候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村民们开办农家乐、小旅馆,腰包越来越鼓,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鸭池河畔铺展开来。
“悬崖村”变身“旅游村”
鸭池河水滔滔不绝,民建中央帮扶生生不息。沿着鸭池河顺流而下来到新仁乡的化屋村,同样是民建中央的帮扶村。
化屋村在苗族语言里叫作“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曾经的化屋村“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民建中央对口帮扶黔西后,协调交通部门修建新仁乡集镇至化屋村的旅游公路,终结了化屋村千百年来“手扒岩”式的出入局面,当地苗族同胞都亲切地称之为“民建路”。
据了解,民建中央先后投入帮扶资金对化屋村的175户民居进行全面改造,实施小水窖、沼气池建设项目,新建花坡场、舞台、码头、酒店、通村油路、沿湖路、通组水泥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使得化屋村的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曾经的“悬崖村”变成“旅游村”,村里的扶贫车间也越来越大,苗绣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黄粑加工厂把传统特色美食做成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近就业,乡村振兴劲头十足。
“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34家、民宿19家,建成同心广场移动小木屋23座,建成投运游船服务中心、星级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持续完善,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肖阳群介绍。
2023年,化屋村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0%,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5万元。化屋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贵州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化屋村党支部也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高粱红”带动“帮扶红”
在广袤的黔西田野上,鸭池河水浸润着每一寸土壤,焕发出勃勃生机,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走进黔西市甘棠镇高粱产业种植基地,红缨子高粱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作为贵州酱香酒的主要生产原材料,红缨子高粱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
2019年以来,民建贵州省委会把握贵州酱香型白酒行业高速发展的优势,按照“以产业帮扶为抓手,短中长相结合为策略,省市县乡村五级扶贫服务机制为支撑,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创新思路,整合会员企业力量,在黔西全力推进红缨子高粱种植产业项目。
同时,采取“公司+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生产模式和“三送一包”(送种子、送技术、送有机肥、包销)推广模式,在黔西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高粱加工厂解决存储、加工、销售问题。
“高粱全身是宝,除了酿酒,脱粒的高粱穗还可以用来做扫帚,高粱秆可以用来编鸟笼。”正在田间管护的村民王开林笑着说。
目前,红缨子高粱种植已超过50万亩,利益链接10万余农户,户均收入相比传统玉米种植收益增加1至2倍,推动产业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片高粱红”带动“对口帮扶红”,一条鸭池河流淌“振兴情更浓”。
民建中央对口帮扶黔西以来,协调民营企业资金333万元在黔西市援建了15所希望小学;协调捐资349万元援建人畜饮水工程15个、小水窖1528口;帮助引进会员企业在黔西市建设总投资67亿元的“同心商贸城”综合体项目;联引西南大学结对帮扶黔西一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黔西市人民医院开展眼科联盟合作、推动会员企业参与黔西市结对帮村,实施帮扶项目110个,投入资金771.81万元;通过开展“产业帮扶毕节行”活动、召开“地域+领域”产业帮扶京浙黔企业家毕节行座谈会暨招商推介会,促成签约项目9个投资金额6.307亿元……
岁月流转,鸭池河见证着黔西市的巨变,而民建中央的帮扶故事还在续写。在民建中央的持续帮扶下,黔西市的发展如同鸭池河奔腾向前,人民安居、设施完善、产业兴旺,一片欣欣向荣。
(来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