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贵州民族报 | 共同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贵州——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舞台”

   时间:2024年01月12日 17:02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行进在“红飘带”场馆内,历史如同拼图一般一点点汇聚在人们眼前,赓续着精神血脉;站在“村超”现场,人们在绚烂的民族文化中交往交流交融;游走在贵州的山山水水间,各族人民在你来我往的流动中越走越亲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近年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六个典范”提出31项工作任务和4条保障措施,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从红色精神传承、各族群众联欢到文旅促“三交”,贵州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同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彩篇章。


穿着盛装的苗族群众在2023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跳起芦笙舞。本报特约记者 乔啟明/摄


红色文化——

精神引领培根铸魂

2023年9月,“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贵州篇”在遵义启动,全国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有关同志共同观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遵义市滨湖中学教室内,观摩人员与学生们共上了一节主题团课。团课以朗诵《忆秦娥·娄山关》为导入,通过一首诗词、一场对话、一份誓言等多个章节进行表演,现场掌声不断。

“这样的主题团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既传承革命精神,又创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参加观摩的四川省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红色贵州,熠熠生辉。作为长征期间红军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的省份,贵州的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璀璨夺目。

从石阡困牛山战斗遗址保护展示园、乌蒙山回旋战遗址遗迹保护展示园,到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对于红军长征的历史,以前总觉得离我们很远。今天沿着故事线边走边看,演员的生动演绎加上声光电效果,全程看下来非常震撼,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红飘带”场馆内,全域行浸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让观者为之叹服。

在“红飘带”项目总导演、总设计王志鸥看来,长征文化与精神不仅仅是镌刻在书本与一件件文物上,更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红飘带”的落成投用,不仅标志着一个梦想的实现,一个伟大精神的传承,也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贵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红飘带”数字体验馆本报特约记者 乔啟明/摄


民族文化——

共同绘制团结奋进辉煌画卷

2023年12月12日,“学转英超”基层足球教练培训项目在中国“村超”发源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开班,标志着“村超”与英超正式开启实质性合作。

2023年5月,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村超”足球联赛,以火热的现场氛围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迅速火爆全网,火出国门。自开赛以来,“村超”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全网浏览超480亿次,抖音视频播放超130亿次,各项数据创下历史纪录。

从村民的自娱自乐到引发全国乃至世界关注,“村超”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已然发展成各族群众共聚共乐的体育盛会、共享共娱的乡村“嘉年华”。

“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震撼人心,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非遗文化,在这一刻有了实感。”来自陕西的游客目睹榕江县摆贝村拉拉队入场时,不禁连连赞叹。

在“村超”现场,人们为激烈的足球赛事呐喊,也沉浸在多彩的文化中手舞足蹈。

2023年6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玛卿足球联队出现在“村超”的球场上,这是“村超”赛场迎来的首支省外球队。果洛队员入场时,身着藏族服饰,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走到人群中央,向四周的各族观众高高举起哈达以示敬意,现场超5万名观众齐声高喊:扎西德勒。

球场上,青色的草地、白色的哈达、蓝色的靛染相互交织出一幅民族交融的动人画卷。比赛结束后,双方球员互相交换球衣,相拥在一起,与球场边上醒目的“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标语交相辉映。

“我永远也忘不了在中场休息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手牵着手,共跳‘多耶’舞,这一壮观场景,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所有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来自北京的游客梁芸说。

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玛卿足球联队、香港明星足球队、广西大学甘蔗汁队到佛山市桂城竹笋队,不管是“村超”足球联赛,还是后面举办的全国美食足球邀请赛,可以看到,赛事的出彩不只球赛本身,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共同绘制的中华民族如歌如诗、绚烂多彩的交往交流交融画卷。


游客与“村超”拉拉队合影。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农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互嵌

“‘村超’就像一个纽带,把榕江的足球和民族文化宣传了出去,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来。”榕江县足球协会副主席、“村超”策划人杨亚江说,“村超”不仅带火了榕江足球,也带来了真正的人流,点燃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无论是2022年火爆“出圈”的“村BA”,还是2023年火爆全网的“村超”,不仅实现数十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还把体育赛场变成各民族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大团结的“舞台”,而这样的“舞台”在贵州比比皆是。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18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今,多彩文化赋能贵州旅游发展,不仅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之前就在手机上刷到不少关于贵州民族节日的短视频,但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切地感受现场的火热。”来自重庆的游客梁先生表示,近距离感受黎平侗年只是此次自驾游的第一站,接下来将沿着“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旅游环线,边走边玩,领略多彩贵州文化。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随着贵南高铁的开通,串起了一条自然与人文景观密集的“黄金旅游线”,吸引各族群众来黔南、游黔南,在黔南安家融居;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把“三月三”等传统节庆变成各民族欢聚的节日空间,吸引广大游客和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


第一季“村超”美食友谊赛,广西恭城油茶足球队出场。本报特约记者 吴常琛 宋朝晖/摄


在贵州各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你来我往的流动中,在彼此欣赏的互动中,让各民族兄弟姐妹越走越亲近。

在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燕琴看来,旅游业的发展激活了地缘、业缘、趣缘等社会关系,通过旅游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价值共振共创共生,推动各民族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全方位互嵌。

“相较‘打卡式’旅游,我更喜欢融入当地,闲逛于街头巷尾,品尝特色美食,了解当地的文化。”来自上海的杜女士说。

农文旅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化共识,增强各族群众发展的紧密联系程度,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3年黎平侗年巡游活动。本报特约记者 乔啟明 宋支前/摄


(来源:贵州民族报)

上一条:【见证•2023】万企兴万村
下一条:【见证•2023】全国工商联成立70周年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