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调度会、专题会、推进会36次,开展外出招商54次,邀商到毕节考察52次,签约项目29个,签约资金79.5501亿元,已落地项目18个,落地资金12.4239亿元。”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甘红梅介绍2023年初以来“大统战+大招商”取得的最新成果时说。
毕节市上下抢抓《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实的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大统战大招商,引导企业参与万企兴村,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毕节发掘后发优势,提出“两换”战略,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牵头实施聚力行动,统筹协调各民主党派毕节市(工)委、毕节市工商联、统一战线定点帮扶对应的县区统战部门等组建9个招商分队,向上争取全国统一战线和贵州省统一战线的支持,向外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广泛联系的资源优势,向内结合实施“两换”战略推动招商项目落地。
毕节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精准梳理重点拜访企业三百余家,进行“一对多”项目匹配。争取贵州省统一战线和省投促局支持,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赴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大统战+大招商”活动。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我们全程为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免费代办服务。”毕节市政务中心“贵人服务·毕须办”窗口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毕节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政企联动越来越多,企业投资信心也越来越足。”中国唱片(成都)有限公司黔西分公司总经理胡光阳说道。
2023年3月,黔西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唱片(成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黔西市水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水西大剧院升级改造运营项目合作协议》。截至目前,企业已在相关场地开展了原创音乐会、“水西杯”篮球赛、黔西市2023年第一届学生(青少年)运动会、“黔诚为民 惠进万家”首届家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
中国唱片(成都)有限公司作为“大统战+大招商”积极引进的重点企业,按照投资合作协议对黔西市“一场两馆”进行运营打造,广泛开展、推广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体育品牌赛事,整合了优质资源、丰富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为助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和中国唱片(成都)有限公司一样,通过“大统战+大招商”签约引进的企业还有很多。这些企业与毕节签约合作,优势互补,也都逐渐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两换”战略推动下,毕节“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格局正在快速成型,正向“优势集聚+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加速前进。
“海子村群众优先在基地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2万元左右,267户农户以确权的500亩土地入股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保底分红600元/亩/年,每三年递增10%。村集体以财政奖补资金190万元入股基地,见效收益后每年保底分红12.7万元。”贵州海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红卫介绍“万企兴万村”结对帮扶成果时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村行动。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积极响应号召,动员全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会员企业积极参与。
从脱贫攻坚“输血式”帮扶到如今“造血式”兴村。企业家们正发扬光彩事业精神,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助力乡村共赢发展。
“大堡、中心两个村与企业结对合作,主要目的是盘活乡村集体资产,把发展潜力转化成助力乡村增收的源头活力。”对坡镇党委书记范禹说。
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镇,早期建设了640亩大棚蔬菜基地,1068个大棚,跨越大堡、中心两个村。
按照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对坡镇通过组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毕节盛丰农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盘活基地发展小白菜、飘儿白、香菜、豌豆荚等10余类速生蔬菜种植,旺季日供量可达6吨以上,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000万元。
项目自实施以来,吸纳了大堡村、中心村、新门村等周边村的100余名群众前来务工。其中,长期在基地务工脱贫户30余名。该基地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达到300余万元,大幅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
贵州绿箐红托竹荪开发有限公司是毕节市黔西市绿化乡湾箐村“万企兴村”结对企业。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脱贫户)”的模式,组织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大棚等非货币资产作价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村民共计折价出资352.11万元,持股占比为78.2%。
2021年10月村企合作建成多功能红托竹荪菌棒基地厂和红托竹荪基地,项目集种植、研发、菌棒生产等为一体,占地约10亩,年产菌棒约500万棒。
“2023年,该项目带动群众发展阳台经济种植红托竹荪,除在基地种植以外,带动农户投入16处闲置房屋院坝等约15000平方米参与种植,预计可采收鲜竹荪约40万斤,按鲜竹荪市场价50元每斤以上估算,预计可带动群众创收2000万元以上。”贵州绿箐红托竹荪开发有限公司陈静满怀信心地说。
……
“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企业家们发扬着“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聚焦地方难题,帮助补齐民生短板,带领群众拓展致富门路,瞄准发展机遇为企业和地方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在农村,担当作为拓产业。
“在毕节这个山地多丘陵的地区,农业产业要壮大规模总会遇到诸多瓶颈问题,如今这种状况通过开展万企兴村行动,正在改变。”织金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谢瑾这样说。
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织金县第一批投身到“万企兴万村”的民营企业,因为产业特殊性早早融入到了“万企兴村”的队伍中。
为壮大茶叶产业规模,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为结对11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承贷资金2462万元,辐射带动12个乡镇(街道)发展茶叶种植40000余亩,季节性带动农民务工50多万人次,涉及建档立卡脱贫户1500 余户 6000 余人。
在企业,团队创新勇向前。
“企业创新发展的短板,在我们不断努力的当下,正一点一点补齐。”致福光创中心负责人何启鹏这样说。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致福光谷产业园是2015年致公党中央帮扶推动建成的科技产业园,旗下的光创服务中心经过近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升级成为贵州省唯一具备CMA资质认定、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以及ILAC-MRA国际出口资质的检测服务机构,2022年度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49个“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之一。
在园区,组团创业共发力。
贵州卡妈农特产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毕节市网联会一家会员企业,坐落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食品研发、生产、农业种植、养殖、电子商务、新媒体、网络直播营销的集团公司。
“公司现有员工60余人,2022年助力‘黔货出山’,实现年产值达1355万元。”贵州卡妈农特产品开发集团公司吴佳明介绍说。
在卡妈集团的影响下,全市原传统生产企业纷纷触网上线,如毕节陈二平辣椒、家乡美、彝姑娘等企业纷纷参加直播销售培训,有效带动地方企业拓展了网络销售的渠道。